《島嶼共榮2:島嶼生機》台灣生態藝術創作展
7/16/2025 - 7/21/2025

《島嶼共榮2:島嶼生機》台灣生態藝術創作展

 

7/16/2025 - 7/21/2025

 



2025年《島嶼共榮2:島嶼生機》臺灣生態藝術創作展,聚焦於臺灣島嶼多樣而豐饒的自然生態,透過藝術家的視角,描繪萬物共存的和諧景緻。本次展覽以三幅描繪臺灣森林復原意象的作品為核心,分別為生態藝術家陳一銘創作的〈古加羅湖生態復原圖〉,以及藝術家楊恩生的水彩作品〈嘉南平原生態復原圖〉與〈翠峰湖生態復原圖〉。這三幅作品不僅細膩還原百年前山林與濕地的風貌,也見證臺灣從原始林相走向現代環境的演變過程,呈現出多樣棲地中的生命韌性與蓬勃生機。 

此外,展覽更集結二十多位藝術創作者,創作主題涵蓋海洋、濕地、水域、平原至高山林帶,展出超過四十種臺灣珍稀物種。作品內容橫跨哺乳類、鳥類、爬蟲類、昆蟲與植物,包括臺灣黑熊、山羌、綠蠵龜、百步蛇、黑長尾雉、藍腹鷴、臺灣藍鵲、黃痣藪眉、大冠鷲、紅頭山雀、五色鳥、火冠戴菊、朱鸝,以及臺灣白花蝴蝶蘭、巒大花楸、紅花石蒜、黃裳鳳蝶、高山杜鵑、毛地黃、冷杉等,彰顯出臺灣在四季流轉中不息的自然脈動。 

這些生命不僅是生態系的一環,更承載著文化的記憶與意義,聯繫著人與自然、人與土地的深層關係。藝術家們透過繪畫、攝影、雕塑與複合媒材等多元形式,展現島嶼生命的姿態與活力,形塑出臺灣這座島嶼所蘊藏的無限生機,期盼所有生命在這片土地上持續蓬勃共榮、生生不息。

 

主辦單位:新光證券、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
協辦單位:財團法人瑞興銀行文化基金會、市長官邸藝文沙龍


特邀藝術家及參展協會成員名單:
楊恩生、陳一銘、陳九熹、王明聰、王滿足、王淑玲、吳琇玉、宋春英、李明晃、李景瑜、李俊穎、李思慧、邱麗卿、邱月雪、夏實、孫心瑜、張淑惠、許國賢、許卉儀、梁素卿、黃健智、劉景燕、鄧玉媛、鍾燕燕、鄭杏倩。

 
 
楊恩生
〈嘉南平原生態復原圖〉(複製)
藝術微噴 / 60 x 120 cm

楊恩生運用水彩顏料渲染的特性,搭配嫻熟的空氣透視技法,以紅樹林綠色隧道為構圖基調,表現西元1500年左右的嘉南平原之古曾文溪河口。畫面右方為曾文溪左岸的西拉雅平埔族聚落,描繪西拉雅獵人狩獵完歸途情景、現今瀕臨絕種的草鴞、完全在野外滅絕的梅花鹿。左方為紅樹林濕地,詳細地描繪欖李、海茄苳、紅海欖、土沈香、紅茄苳與細蕊紅樹等現存與已滅絕的紅樹林樹種。此時為秋日的近晚時分,鷺科、鷸鴴科與黑面琵鷺等候鳥已陸續抵達,大群的黃頭鷺與高蹺鴴從空中飛過。灘地上有招潮蟹、彈塗魚,水中有喜好在淡鹹水交界活動的現生與已滅絕魚種。
楊恩生
〈翠峰湖生態復原圖〉(複製)
藝術微噴 / 60 x 120 cm 

為了創作此幅生態復原圖,畫家楊恩生多次實地前往翠峰湖與鄰近地點考察,蒐集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相關資料與研究報告,並參考多位生態學者之意見,試圖復原100年前林業尚未入侵太平山周遭地區之前,翠峰湖畔以檜木為主之中海拔霧林帶的原始林相。
陳一銘
〈古加羅湖生態復原圖〉
2012 / 壓克力顏料 / 94 x 264 cm

加羅湖高地是一片遼闊的大草原,池沼星羅棋布,景緻動人。但是跟據原住民的口傳歷史,這裡原是古木參天的大森林,因數百年前發生森林大火而生成草原。到日據時代開採殘存的檜木林,近年再次發生林火後,原始的樣貌已全然無跡可循。作者過去常造訪加羅湖高地,四處勘查時偶爾會在水池邊發現巨木的殘株,成為繪製這張古湖復原圖的原始構想。為了建構圖中的生態場景,作者又走訪了松蘿湖、鴛鴦湖等地,最後總共在畫中安排了約60種動、植物,重現古加羅湖具體而微的一角。